DB23∕T 3830-2024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技术规范(黑龙江省)

ID

63BDE593A2384B6DA2320096E699EB03

文件大小(MB)

0.49

页数:

8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13.060,CCS Z 10,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 3830—2024,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技术规范,2024-08-30发布2024-09-29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23/T,3830-2024,目次,前言II,1 适用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调查原则1,5 调查方法2,6 调查内容2,7 调查报告及结论4,参考文献5,DB23/T 3830—2024,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X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X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双鸭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黑龙江省哈尔滨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X张颖蒲道巍闫振峰赵晓婧谭静雯吕立鑫陈姝蓉兰天翔吕龙,刘洋冯钢常江,DB23/T 3830—2024,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的原则调查方法调查内容报告编写及结论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重点污染源?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Y注日期的引用文件Y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Y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Z/T 0288 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地下水,地表以下饱和含水层的重力水,3.2 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在用备用停用和规划的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3.3 重点污染源?区域?,符合一定筛选条件的地下水污染源Y主要包括工业企业危险废物处置场和垃圾填埋场等,3.4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分布埋藏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Y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地质条件等的总称,3.5 水文地质单元,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划分的Y具有一定边界和统一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系统,4 调查原则,4.1 全面性原则,DB23/T,3830—2024,全面梳理调查区域内全部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及重点污染源内的地下水监测现状Y包括在,用备用停用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4.2 继承性原则,充分利用全国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和全国地下水基础状况调查评估项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和全国地下水基础状况调查评估项目等工作成果等建立清单Y在其基础上补充完善,4.3 针对性原则,以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污染源为重点Y调查掌握区内?含边界?环境状况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情况Y根,据环境特征兼顾集中式饮用水源及重点污染源?区域?调查,5 调查方法,5.1 地面调查及访问,地面调查应注意观察调查点及沿线已发生的污染现象Y做好野外记录Y拍摄典型照片区域调查时Y,观察调查点及周边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点地表水体污染源等]在对污染源进行调查时Y宜,采用溯源法Y观察典型污染现象Y追踪污染源及其影响区域分布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Y了解调查区的基础环境状况Y对获得的信息及时分析整理Y对重要信息进行现场核实,5.2 遥感解译,宜选用高分辨率卫星和航空遥感数据Y用于识别对地下水有影响的重点污染源?区域?,5.3 地球物理勘探,在重点调查区Y采用电阻率法自然电位法和流量测井法等地球物理测井方法配合钻探取样划分地,层Y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在地面调查难以判断钻探困难的地段Y采用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法和电磁,法等进行初步探测Y主要应用于有机污染源调查,5.4 水文地质钻探,钻孔结合已有钻孔情况布置Y要求目的明确,6 调查内容,6.1 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环境状况调查,6.1.1 基础信息,整理收集并调查饮用水源基础信息Y主要包括饮用水源名称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坐标服务人口,供水规模水源地级别保护区划分情况和污染源分布情况等,6.1.2 环境状况,基于现有工作成果收集的基础资料Y整理分析并调查水源保护区与主要补给径流区内基本环境状,况所在区域降水量作为补给来源的主要地表水环境状况等,DB23/T 3830—2024,6.1.3 水文地质信息,基于基础信息Y整理分析并调查水源所处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赋存特征地下水类型主要含,水层的埋藏与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条件所在区域地下水用途等信息,6.1.4 地下水监测井设置情况,对现有地下水监测井设置情况进行全面调查Y梳理统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下水监测井数量位置,含水层类型水位/埋深监测井类型主要取水层位等Y以及监测井保护与设备配备状况等,调查掌握初步清单中饮用水源保护区及补给径流区地下水环境监测井设置与监测工作开展情况Y地,下水环境相关的自然地理特征污染源分布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质监测现状等基本情况,6.1.5 地下水监测情况,调查水源保护区水源取水口等已开展的各类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Y主要包括监测位置监测时间,监测指标监测频次执行评价标准和监测结果等信息,地下水动态监测调查应在充分了解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进行]地下水水位统测能否控制不,同含水层组的地下水流场Y分别在丰水期枯水期进行Y每次统测在同一时段内快速调查……

……